toyota520 車友論壇's Archiver

codysteele1254 發表於 2010-9-21 02:54

災民安置點:選址、規劃與建造

概述
為失去家園的災民建立安置點的位置有很多,可以是一塊大面積的自發聚集地,也可以是一個有組織的、在農村地區的安置區域,甚至是一個面積很有限的災民群居地。
如果沒有希望在短期內進行災民的轉移,對於受災民眾需求的規劃就應涵蓋長期的展望,因為一些臨時安排一旦確定有可能很難改變。
所作決定應當綜合專家的建議以及災民的意見。在地質學、安置、規劃、工程和公眾健康方面需要專家的建議。熟悉災民來源地和當前安置地的情況是很重要的,同樣重要的還有在以往類似緊急情況下的經驗。

選址的標準
1. 社會需求
如果可能,在確定災民安置點的位置時要考慮災民的社會與文化背景。在多數情況下,選擇是有限的,任何哪怕是滿足最低標準的地塊都十分稀少,選址時要考慮為什麼這個地點原來沒有被使用,並且檢查原因(例如,沒有水或者在雨季會積水),以便確定此地塊是否可供災民使用。
2. 水  
在選址過程中最重要的準則是通年都有充足的水源。這也是通常最麻煩的地方。如果一個地點的水源只能通過鑽井、挖掘或者搬運的方法解決,該點將不在考慮之列。鑽井可能不能實現或者不能提供足夠的水,任何需要長期搬運水的地點都不應在選擇範圍內。選址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要有對水源的專業評估。
在確實有水源供應的地點,排水問題又變成了關鍵的選址標準。因此為了保證有效的排水,整個地點應當超過洪水位,高於水平面至少3米,最好選擇略微傾斜的地點。平坦的地點可能會有污水和暴雨排水的嚴重問題。沼澤以及可能變成沼澤的地點或者在雨季積水的地點也應當避免。當地的分水嶺可以優先考慮。
3. 空間
所選地點應當能提供災民足夠的可用空間。同時,有可能有更多的災民到來,安置點應當足夠大,以便有能力應付人群的大量增加。
4. 交通便利性
災民安置點應當可以乘車輛抵達,或者靠近交通樞紐,能提供物資和服務(如食品、煮食燃料、災民安置物資和國家社區服務等)的地方。
5. 環境要素
此地必須沒有重大環境衛生危險,如瘧疾,盤尾絲蟲病或者血吸蟲病等。氣候條件應當適合通年居住。例如,在旱季的一個合適的地點可能在雨季就不能使用。日常的微風是有益的,但強風有可能損壞緊急和臨時房屋,特別是帳篷。如果條件允許,災民們不應當被安置在一個氣候條件與他們所習慣的氣候截然不同的區域。
6. 土壤與植被
土壤應當能夠允許吸收水分和保存居住垃圾。岩石和不具滲透性的地點應當避免。如果可能,應選擇適合作菜地或者農耕用地的地方。
此地的地表應當很好地被覆草或灌木、樹木,因為植被可以提供遮蔽,減弱侵蝕和沙塵。在建造安置點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盡量減少對植被和地表土壤的破壞。如果使用推土機,應當避免將地表土壤鏟離安置點區域。如果必須使用木材作為家用煮食燃料,木材的來源不應來自安置點當地的植被,應當盡快尋找替代燃料,以避免對附近的木材不可挽回的損耗。
7. 土地使用權
安置點所用土地,應避免影響當地居民所擁有的使用權,如用來放牧,或者有其他用途。安置點通常設立在政府提供的公共區域內。

規劃安置點時要考慮的問題
(1)在緊急情況發生伊始,立即提供重要物資和服務比耗費精力去改變災民自發的安排更加重要;
(2)在進行安置點規劃時,應當考慮到可能的人群擴張帶來的需求壓力;
(3)在規劃安置點時應當首先考慮不同家庭的特點和需求,盡可能顧及社區的願望,特別是女性主持的家庭的需求;
(4)一個災民安置點不是一個自然形成的社區,需要提供詳盡的關懷,以滿足特殊需求;
(5)安置點的整體佈局和其他外觀應當針對家庭、村落或者民族群體,採取以社區為基礎的手法。

其他應注意點
1. 廁所
對水源的要求決定了一個安置所的選址,而對衛生方面的要求就影響了安置所的佈局。每20人共用至少一個廁所。廁所距離任何房屋的距離不應當少於6米,也不應超過50米。應當預留足夠的面積用於置換廁所。如果公共廁所不可避免,應當有路通向它們以便於維護。為了避免污染水源,雨水與污水都應當有各自有效的排水系統。
2. 水的輸送
如果可能,任何一間房屋到水源輸送點的距離不應當超過100米或者步行幾分鐘的距離。水通常由水泵抽取到高處,以便利用水往低處流的特性輸送。
3. 道路與路徑
其他安置點應當可以通達本安置點,並且有耐風雨的道路和路徑連通不同的區域和設施。道路應當修建於水位之上,並且有可靠的排水系統。如果安置點有相當多的車輛出入,應當與人行道分開。
4. 消防
在一個災民安置區的建築區域,大約每300米要修一條寬50米的防火道(一個沒有建築的區域)。防火道可以用來種植蔬菜或者用於娛樂。如果面積允許,各個房屋之間的距離要足夠遠,以防止著火的房屋在倒塌時碰到相鄰的建築。當地的主要風向也是一個應當考慮的因素。
5. 管理與社區服務
在緊急情況突發伊始,很難預見有可能需要的所有管理和社區服務。在面積有限的地方,低估將來公共需求的空間是災民安置點的常見問題。因此,如果面積允許,應當預留空地以備將來這些服務擴展所需。下列管理與社區服務是必需的。
盡可能集中的:
(1) 安置點管理辦公室;
(2) 必要服務協調辦公室(保健、物資供給、供水、教育) ;
(3)倉庫;
(4)首次登記/健康篩查區;
(5)尋人服務;
(6)治療供給中心(如果需要)。
盡可能分散的:
(1)沐浴和洗滌區;
(2)社區服務(保健中心,社會服務中心) ;
(3)輔助供給中心(如果需要) ;
(4)教育設施;
(5)其他 (如為殘障人士或者孤兒提供服務的)機構。
6. 佈局
安置點佈局的基本原則是將災民組織成小社區或者村落,大約5個區(每個區1000人),各自包含上述分散的社區服務。這些村落單位再圍繞集中核心服務安排下來。
集中服務的位置取決於具體情況和實際可用的面積。如果有空地,可以將集中服務設置在安置點的中心位置。如果面積緊張,可將集中服務設置在安置點的入口處附近比較好。這樣可以避免卡車在密集的安置點中穿行。不管佈局如何,出於安全原因,倉庫必須設在管理辦公室附近。

通過平行街道把區域劃分成正方形或者長方形的、線狀或者格狀的佈局是比較常用的。 這樣的設計簡單,可以迅速實施,可以允許人口高密度居住。但是由於環境衛生方面的問題和疾病通常也與人口密度成正比,所以應當盡量避免人口密度過高。此外,刻板的格狀設計也使得災民不習慣居住。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