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海竿刺魚技巧

使用手竿垂釣的,中魚時,必須及時快速地揮臂揚竿,以便在魚竿的帶動下、魚線的牽拉下,確保鉤尖直至倒刺穿透魚的中鉤部位而將其扎深扎牢。海竿有自己區別於手竿之明顯的「大水面、遠距離、釣大魚」的突出特點。

  但我們在水邊卻看到,幾乎所有的釣魚人在魚中鉤後,都是向身後大力揮一下(有的兩三下不止)魚竿,然後再搖輪收放線進行遛魚。有的人在遛魚過程中也是不斷的來幾下,唯恐鉤未扎牢。那末,使用海竿垂釣,到底是否必須揚竿刺魚呢?身邊的釣友爭論激烈,但意見不一。我以為,是否需要揚竿刺魚,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即「六看」:

  1、看竿身之狀態。

  海竿中魚時,是先聞其聲,再見竿形。聲音之大與小,取決於魚的動作的大與小、快與慢,也取決於魚鈴本身既定的發音限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而竿身的形體語言,卻足以道出水中的一切秘密。魚竿既是釣魚的工具,也是「消息樹」、傳感器、度量衡。通過竿身的不同變化,釣魚人就可以讀出許多看不見的東西。小魚拉竿頻點頭,大魚拉竿起又伏。所以,竿身的形體語言,是釣魚人此後採取一系列對策的第一和基本依據,它給我們傳遞的第一信息,就是中鉤之魚個體的大小情況,這也是釣者在興奮中立即就想知道的最重要的東西。

  以3.6米中硬調海竿為例,一般而言,竿尖第一二節顫動的,鯽魚為200克左右,草魚為300克左右,鯉魚為500克左右。釣點距離達80米以上時,鯽魚大於400克,草魚大於600克,鯉魚大於800克。竿尖三四節抖動的,鯽魚大於500克,草魚大於1000克,鯉魚大於1500克。竿身彎腰並大起大伏的,鯽魚大於1000克,草魚大於2000克,鯉魚大於3000克。竿身幾乎處於倒伏狀態,竿、線與釣點幾乎成一直線狀態的,鯽魚很難一見,草魚大於4000克但還有其它表現,鯉魚大於5000克。竿身的實際表現,還與魚種的特點、水的深度、架竿的姿態及角度、釣點距離的遠近、風線的長短、鉛墜的重量等有著密切的關係。通常情況下,竿尖一二節顫動的,應揮竿刺魚,但力量不要太大、太猛,以防拉豁魚嘴。竿尖三四節抖動的,若是鯽魚和鯉魚,在抓竿後只要向後輕帶一下即可;若是草魚,唇厚且較硬,可用力揮竿。竿身大彎腰或倒伏狀態時,魚自身重量加上水的阻力已經很大,不用大力揮竿,在輕拉慢拽中,魚鉤早已扎到深處。

  2、看魚體之大小。

  既,由魚的自身重量來決定是否揮竿刺魚。由於許多因素的影響,並非所有的魚都能通過竿身的狀態而做出準確得判斷。老奸巨滑者、尚未感到疼痛者,並不會在中鉤時立即就做出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常態。竿尖的微微顫動,本應是小魚上鉤的徵兆,卻往往就是大魚上鉤的現象並不稀罕。老到的釣手,只要抓起魚竿,根據竿線繃緊的程度和魚游動的速度、逃竄的力度,僅僅通過手感,就會有八九分的認識,是大是小,心知肚明。小魚拉線快又急,大魚拉線沉而穩。小而輕的魚上鉤,適度揚竿就可刺透,大而重的魚根本不用揮竿刺魚。

  3、看魚種之類別。

  魚種不同,其力量、速度和逃脫的方式也不相同,而且不能以魚體大小與力量大小一概相提並論。鯉魚中鉤後,一開始就拚命掙脫,外竄、橫移、打樁、悶線等等一招接一招地連續使用,把它拉到岸邊,就是勝利,刺不刺魚並不重要,僅靠它不間斷的掙脫的力量,魚鉤早已扎進深處。草魚中鉤後一般並不極力掙脫,或許是其唇硬還未感到疼痛的緣故,他竟是表現為順線慢慢跟來,很好收線,但到了近岸處或聽到人聲、見到人影時,便使出渾身解數,不顧一切地拚命外竄,力量、速度驚人,如事先未做好調松曳力之充分的放線準備,必然線斷、鉤折,不較量幾個回合肯定不行,直至無力時才肯就範。而且,其唇厚而硬,不用力刺魚是不放心的,只要鉤硬、線粗,大力揮竿也無妨。鯰魚、狗魚、黑魚等肉食性魚類身強體壯,就是個體小些的魚,也是力量大而猛,中鉤後,多是「玩命」,不必擔心鉤扎的不牢靠。

  4、看釣餌之軟硬。

  不同硬度的釣餌會對魚鉤刺魚產生直接的明顯的影響。軟釣餌易於刺魚,硬釣餌會妨礙刺魚,顆粒狀釣餌對刺魚影響最大。此外,釣餌穿鉤的方法和穿鉤的部位也會影響刺魚的效果。在釣餌穿鉤時,苞米粒要在鉤條上擰幾下,將鉤眼弄鬆了以後再放在鉤的倒刺位置,否則,不僅鉤尖難以扎透魚唇,很可能在苞米粒的支撐下,連扎都扎不上。釣肉食性魚類使用的瘦肉乾,要掛在魚鉤的彎脖處,對於肉食性魚類而言,露不露鉤尖都無所謂,但若將肉乾掛在鉤尖部位,就可能妨礙鉤尖快速刺魚。另外,許多釣餌在水下泡得時間一長,其形態和軟硬度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苞米粒中的澱粉就會產生硬化現象。為萬一起見,釣餌為顆粒、肉乾、草捆的,都應分門別類、力度適中地揮竿刺魚。

  5、看釣線之狀況。釣線有其固定的服務年限,使用得當與否,便會決定能否延長或縮小其服務壽命。經常揚竿大力刺魚,就會損傷釣線,大大減少其使用年限。揚竿刺魚時,不僅要看魚的種類和大小,還要看主線的彈性和強度、腦線的粗細和拉力、釣線當前的實際狀況。如是新線、粗線,可以毫無顧慮地揚竿刺魚,細線或已經使用多年的老線,要慎重舉措。僅僅為揮竿刺魚而拉斷釣線、跑掉大魚,得不償失。

  6、看釣組之情況。魚鉤細而小,其鉤口也小,鉤條如刀,就有可能只是紮在大魚的魚唇或口腔的表皮上,不深不牢,此時揚竿刺魚,極有可能把魚鉤拉出。即使不能把魚鉤拉出來,而是經這一拉把魚鉤扎深了一些,也可能又同時把魚鉤也拉直了,給以後的遛魚過程埋下隱患。所以,與中鉤之魚相比,小鉤細鉤,盡量不要揚竿刺魚,只要手持魚竿、帶緊魚線、耐心遛魚即可。大鉤、粗鉤,相對較鈍但鉤身的強度高,要適時揚竿刺魚。

  揚竿刺魚時,有一些錯誤的做法需要拋棄。

  一是用力過猛。不注重冷靜地分析具體情況,不管什麼狀況,一概大力揚竿,致使一下便拉脫(或拉斷鉤、線)跑魚的情況屢屢發生。  

  二是多次揚竿刺魚。在遛魚的整個過程中,每搖輪緊一段釣線,就大力揚竿刺魚一下,結果是,情況好的,到岸之魚的中鉤處出現了一個很大的豁口,魚鉤都已鬆動,不敢想像如果再有幾個遛魚來回以後的結果,而那些遛到半途就莫名奇妙地跑掉了的大傢伙,當局者可能還未找到跑魚的真正原因。

  三是遛魚遛到近岸時還在揚竿刺魚。近岸之魚已是強弩之末,體力殆盡,難以逃脫,已到了收穫的階段。但不利的是,經過這一階段多次反覆的較勁,鉤、線的強度可能也達到極限,不堪再戰的重負;魚鉤可能已被拉直,用力大了,魚鉤就會被拉出;或者是鉤眼已被拉大拉長,隨時都有徹底豁開的可能;魚鉤本就沒有扎入上下兩唇厚實且結實的地方,現在已經即將豁鉤等等。

  有的釣友此時卻更加擔心魚鉤扎的是否牢靠這一問題,唯恐「煮熟的鴨子」飛了。心理上的顧慮,必然在行動上極端地表現為下意識地繼續揚竿刺魚。在人的驚擾和魚鉤再次附加的疼痛的刺激下,大魚必定孤注一擲向外逃竄,人的拉力加上魚游動方向的反力作用,線斷、鉤折、嘴豁成為必然,使到手之魚失之交臂。

  總之,是否揚竿刺魚,要綜合分析,準確判斷,全面考慮,恰當應對。在垂釣實踐中,能否揚竿,是否揚竿,何時揚竿,多遠揚竿,揚竿的角度、力度、幅度、速度,是豐富經驗的積累和高超技術的體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