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金陵好去處之明孝陵

明孝陵葬的是朱元璋和馬皇后。原來的規模很大,可惜建築多毀於清軍與太平軍之戰,同治年間復建的享殿比原先的小很多。畢竟埋的是前朝的朱皇帝,不是愛新覺羅家的祖宗。氣勢頗恢宏的明樓,實際上只有磚牆是真古董。那日我從所謂「寶頂」上下來,既餓且乏,腿腳發軟,便躺在這磚牆下的石椅上旁若無人地小憩了片刻。穿過明樓,可見一條石砌成之石壁,上書「此山明太祖之墓」。右有指示牌,指明葬有老朱和老馬的「寶頂」由此上。臨行前大田同學說寶頂無非一土包,不值一爬的勸誡猶在耳,可到底心有不甘,何況指示牌上標明,爬上寶頂,可飽覽鍾山全景。邊啃乾糧邊興沖沖往上爬,氣喘如牛上得山來,見一小樹林,林中有一對老夫婦,各自睡在吊床中,正悠然自得地享受著。走過去問老爺爺,寶頂在何處。老人指著吊床下的土地說,這就是,這兒都是。我終於信了大田的話,悔不聽人勸。老人見我一臉懊惱,忙勸解說,我在南京待了 60年,頭一回來到這寶頂。這地方從前可不讓人隨便來的。從這兒下去,就到紫霞湖了。

在網上查到的紫霞湖評價甚高,聽說從寶頂下去能到此湖,不禁竊喜。未料走下去,才發現有圍牆圍住,只得折回明樓。出明樓左拐,就到了明東陵,朱元璋的太子之墓。地面建築蕩然無存,只有石基。繞過明東陵,就到了紫霞湖。所謂盛名之下,其實難符,說的就是攜程網上好評如潮的紫霞湖了。充其量也就幾個游泳池那麼大,三兩個小亭,四五棵垂柳,六七個遊人,有人在游泳,有人從草地上的帳篷裡探出頭來。南京人自己休閒也許不錯,要取悅跋山涉水遠道而來的人,恐怕不易。有位阿姨很熱情地幫我在湖邊留影,指揮我擺不同的POSE,口中連連直叫「乖乖!這人這風景!」,讓我的心情立刻多雲轉晴。

明孝陵神道分兩段。我先見到翁仲路神道。文臣武將各四,分立道旁。個別石刻雖風化得厲害,威儀猶在。神道兩旁植的是松柏,外圈是楓樹。柏青楓紅,頗有興味。

走近石像路神道時,不免有些激動。一位父親正把自己的小女兒放在一匹石馬上,讓她和石馬合影。我的相機捕捉到了她的笑靨,這笑靨和神道旁紅的楓葉、黃的銀杏,一同點亮了我的眼和心。這些歷經600多年風雨的獅、馬、獬豸、駱駝、象和麒麟,靜默地或站或臥在明艷的秋陽裡。陽光透過楓葉,透過銀杏葉,在它們身上撒上細碎的斑斕的色彩。石獸雖無語,然此時無聲勝有聲,疏忽之間,它們便在我的思緒中復活了。從明朝那些事兒中奔馳而來,從我記憶中那幀余秋雨的明孝陵留影中奔來。

面對這火紅的楓樹、漸黃的銀杏掩映下的安靜神道,我只能遺憾自己的小佳能不能攝下美景萬分之一。回想那日親見美景,也僅能羞愧自己文字之粗疏。聊可自慰的是,回想彼時,我心中依然有悸動,有感動,感動於造化和先輩賜予我們的美景。也許,有些風景,是難以攝入相機,更無法付諸筆端,只能留在心底細細回味的。陽光打在臉上,溫暖留在心間。這些沒有生命的石獸,遠比廟堂裡供奉的人帶給我的觸動大。躺在陰暗墓穴中的人早無生命力,而無生命的石獸們,卻被這溫暖的陽光,這湛藍的天,這紅楓黃銀杏賦予了無限的生氣。死去和活著,誰又看得透說得清呢?我興致盎然地從頭走到尾,又從尾走到頭,為每一尊神獸拍照,和每尊神獸合影,不過是要沾一點它們的靈動之氣罷了。

走過秋意漸濃、銀杏葉紛飛的石像路神道,這一趟南京,便沒白來,便算夙願得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