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焦慮症有哪些緩解管道

據報導,相比5年前,有47.8%的人“更焦慮了”,而高學歷者、窮人、領導幹部和城裏人被認為是更易產生焦慮情緒的人群。“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未解決”,香港巴士阿叔叔的名言告訴我們,焦慮,似乎並非“轉型期”的內地獨有。確實,個人焦慮不分膚色、不分地域,關鍵的問題,如果每個人的焦慮都指向明確,焦慮原因普遍相似,那麼,這就不再是簡單的個人焦慮,而是社會焦慮,這也不再是個人心理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大學生焦慮找工作,白領焦慮沒完沒了的加班,農民工焦慮過年回家的火車票——沒有一點兒焦慮的人不知道在哪里。據一項調查(2134人參與)顯示,焦慮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常態——34.0%的受訪者經常產生焦慮情緒,62.9%的人偶爾焦慮,只有0.8%的人表示從來沒有焦慮過。治療心理疾病——找精神健康網

  所謂社會焦慮,是指由社會中的不確定因素而在民眾中產生的壓抑、不滿、非理性衝動等緊張心理,這種心理狀態如果從量變走向質變,就會形成社會張力,最終以社會衝突或其他方式釋放出來。很顯然,要舒緩和撫慰社會性焦慮,只依靠個人調節和心理輔導遠遠不夠,而更應該從政治、經濟等高度來努力。比如說,“大學生焦慮找工作”,這種“心理緊張”,通過個人的自我安慰或情緒發洩作用就十分有限,最終還得回到社會決策上來。

  制度化的管道才是減弱社會焦慮的首要“安全閥”。武漢大學康均心教授曾撰文指出,社會安全閥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社會保障機制,即擴大失業、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的覆蓋率;上下溝通機制,應建立群眾利益表達、意見反映的正常管道;第三方調停機制,即實現政企分開,減少政府成為衝突對象的可能性;分配調節機制,以此保證大多數人的利益;衝突制度化機制,通過法律手段,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容忍衝突的發生。

  無論是對收入差距拉大的焦慮,對法制不健全的焦慮,還是對公共安全和社會快速變遷的焦慮,這些焦慮都有明確的指向,也都具備一定的普遍性。社會焦慮作為民眾內心的不安全感,雖然未付諸行動,可是,普遍的、長期的社會焦慮如同大量微不足道的小白蟻,會漸漸破壞社會和民族的凝聚力,損害社會的價值系統和評判機制,甚至吞噬政治系統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對於社會焦慮,我們應該把它當成一個社會問題來解決。在社會衝突理論中,中產階層一直被看作為最穩定的社會力量,是社會的緩衝帶。因此,緩解社會焦慮,應著重培育中間階層,並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以此來預留社會政策的調整空間,緩解上、下兩層的緊張衝突。通過對社會焦慮的認識,我們必須警惕民眾的這種普遍挫折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以開放的態度、務實的作風和卓有遠見勇氣來緩解社會性焦慮,避免社會衝突,為時還未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