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發現癌症一定要關注自己身邊變化

其實癌症和其他疾病一樣,也是可以預防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降低腫瘤發病率的唯一辦法是病因預防。腫瘤發病率的變化主要受人口年齡結構、營養、遺傳、環境、生活方式和經濟水準、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資料顯示,80%以上的癌症是因環境及生活方式所致。而長期以來,癌症是不治之症的偏見,使人們步入誤區。

  除了遺傳基因無法改變外,很多後天因素是可以避免、可以改變的。如何才能預防癌症的發生呢?

  養成好習慣減少發病幾率

  煙草是癌症發生最重要的獨立因素,吸煙導致肺癌是不爭的事實,但還是有些年輕的煙民不重視吸煙對健康的危害,不了解吸煙和肺癌的關係。專家指出,上世紀50年代起,國際上就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吸煙與肺癌有關系。目前臨床上確診和死亡的肺癌患者中,有87%跟吸煙相關,其中也包括被動吸煙。香煙中的尼古丁是高度成癮性的物質,青少年吸煙十分容易產生終身依賴性。尼古丁還會影響腦血管,加上吸入一氧化碳促使血紅蛋白帶氧量的減少,從而導致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很重要。飲食要科學,要葷素搭配。不吃黴變食物。黴變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黃?黴素,尤其是在發黴的花生和玉米中含量更多;不吃“隔夜菜”。蔬菜中亞硝酸鹽的生成量會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和溫度的升高而增高。亞硝酸鹽與胃內蛋白質分解的產物相作用,形成亞硝胺,是導致胃癌的直接因素;不吃過期食品。食物要現吃現買,不要儲存較長時間。購買食品時一定要注意查看保質期,過了保質期的東西要馬上丟棄。少吃醃制、熏制、油炸及含硝酸鹽類等食品,如火腿、熏腸、熏魚、午餐肉、炸土豆片等;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奶油、人造奶油、黃油、豬油。多吃具有抗癌、防癌作用的食品,並提倡生食。如番茄、深綠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大豆製品、柑橘類水果、麥芽與麥片、蔥、薑、蒜、優酪乳等。

  關注身體變化謹防發現癌變

  癌症的出現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將成未成的階段,就是癌前病變期。如慢性萎縮性胃炎、乳腺的囊性增生,家族性多發性大腸息肉,慢性遷延性肝炎,子宮頸糜爛,某些部位長期不癒合的破潰和瘢痕等。這類疾病不是癌,但演變為癌症的幾率比較高,如果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阻斷其演變過程,就可以大幅度降低一些癌症的發病率。此外,還有一些疾病對於某些人群具有演變為癌症的可能,比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對於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及胃潰瘍的患者,就要警惕其演變為胃癌。

  癌症不是傳染性疾病,但是有一些癌症與感染有關。比如,肝癌與其他癌症一樣本身並不傳染,但是乙肝則屬於傳染性疾病,而乙肝如果得不到正確治療和有效控制,有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很可能最終成為肝癌患者。

  定期體檢提前發現身體異常

  腫瘤的表現在很多時候沒有臨床特異性,等很多病人發現後就已經進入了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要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定期進行體檢,有利於在早期發現癌症。

  身體任何部位,如乳房、頸部、腹部發生原因不明之腫塊,並不斷地增大,可能患乳腺癌、皮膚癌、惡性淋巴瘤、頸淋巴結轉移癌等;經久不愈之皮膚潰瘍,可能患皮膚癌;黑痣或疣迅速增大、變硬、不平、潰爛、出血,可能患黑色素瘤或皮膚癌;中老年已婚婦女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可能患宮頸癌或宮體癌;進行性吞咽困難,可能患食管癌;久治不愈的乾咳或咳血,可能患肺癌。此外,對於淋巴結腫大,尤其是發生

  在頸部、頜下、腹股溝、鎖骨上窩等部位,更要注意,這些部位是胃癌、肺癌等最常見的轉移部位。臨床實踐證明,很多癌症早期發現並積極有效地正規治療,預後較好,有的可臨床治癒。

  人體無時無刻不在產生癌細胞,而人體免疫系統可對其加以識別和清除。長期精神過度緊張,心理壓力太大,身體過分勞累等,都會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癌細胞便乘機得以生長,最終發展到成為腫瘤。因此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生活要有規律,工作有張有弛,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
返回列表